2016年12月13日,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主辦,揚子江詩刊承辦的“江蘇詩歌與百年新詩”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江蘇省委原副書記、江蘇文化促進會主席顧浩,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韓松林,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汪政,省委宣傳部原部務委員、江蘇省文聯(lián)副主席李朝潤,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原副書記張王飛,《揚子江》詩刊顧問、歷任主編黃東成、孫友田、徐明德,虹橋書院院長、評論家葉櫓,翻譯家張子清,嶺南師范學院文傳學院教授張德明,廣西師范大學教授羅小鳳,及省內著名詩人池澄、江錫銓、王德安、馮亦同、葉慶瑞、陳詠華、劉家魁、陳永昌、方政、胡弦、布蘭臣、白小云等共二十多人參加了研討。
2017年是以胡適發(fā)表第一首白話詩為標志的中國新詩誕生的第一百年。江蘇是中國百年新詩的重要拼圖,百年以來江蘇詩人輩出,出現(xiàn)了一大批在中國詩壇有影響的優(yōu)秀詩人,他們?yōu)橹袊略姲l(fā)展貢獻了許多重要文本,在中國新詩百年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次研討會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精神的一次實踐。
研討會由胡弦主持。
韓松林對參加會議的詩人們表示歡迎,向長期支持、推動《揚子江》詩刊工作的詩人、詩評家、翻譯家表示感謝?!稉P子江》詩刊2015年啟動“中國新詩百年論壇”系列研討活動,足跡遍布省內及全國,已經(jīng)在中國詩壇形成了慶祝新詩百年活動的一個品牌,本次研討會是系列活動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他希望老領導、老詩人們多出謀劃策,圍繞“江蘇詩歌百年來在中國詩壇的地位與貢獻”、“江蘇代表性詩人創(chuàng)作研究”兩個議題做好研討,并預祝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同時祝詩人們身體健康,繼續(xù)為江蘇詩歌做出貢獻。
顧浩說,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小孩從小就接受詩歌教育,對古典詩詞耳熟能誦,新詩發(fā)展至今已有百年,到了進行總結、梳理、思考的時候。唐詩、宋詞、元曲的發(fā)展歷程告訴我們,詩歌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獲得新的生命高度,中國新詩如果沒有改變,就沒有新的發(fā)展繁榮。在新詩誕生百年之際,詩人、詩評家們應認真總結經(jīng)驗教訓,為中國詩歌走向新的輝煌做出江蘇詩人應有的貢獻。
李朝潤認為詩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寫照,認識一個地方、國家,通常從認識詩歌開始,從這個角度講,李白就是家,就是我們的精神故鄉(xiāng)。翻開江蘇新詩百年冊頁,優(yōu)秀詩人輩出,我們這代人應該傳承中國新詩、江蘇新詩的精髓。他認為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譬如缺少構思、意象、邏輯、思想、靈念、語言等。未來詩歌創(chuàng)作需加強詩評的引導、研究,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繁榮。
張王飛說,江蘇詩人隊伍龐大,優(yōu)秀詩人眾多,中國詩歌發(fā)展的各個時期的代表詩人都有江蘇詩人的身影,他以江蘇新世紀以來不同時期的著名詩人卞之琳、沙白、憶明珠、丁芒、王遼生、趙愷等的創(chuàng)作為例,認為江蘇新詩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表現(xiàn)手法多樣,向外向內維度豐富、精彩紛呈,對中國新詩的貢獻不僅是重要的,也是多方面的。江蘇的詩評家、以《揚子江》詩刊為代表的詩歌刊物及在江蘇舉辦的詩歌活動,在全國均有越來越大的影響。
汪政做會議總結,他認為本次論壇對江蘇詩人與新詩百年進行研究,意義重大,《揚子江》詩刊作為紀念新詩百年的發(fā)起者,召集為江蘇詩歌做出過重要貢獻的詩人們一起探討,活動本身就是對江蘇新詩史的繼承和發(fā)揚光大。與會的詩人們敬業(yè)精神令人感動,大家圍繞江蘇新詩史,進行充分全面的討論,很有成果。他感謝詩人們對江蘇詩歌、詩歌研究提出的寶貴建議和意見,及長期以來對江蘇詩歌事業(yè)的支持和推動。
會上,詩人們熱烈研討,總結江蘇新詩創(chuàng)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及其在中國百年新詩創(chuàng)作版圖中的重要地位、影響,對詩歌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他們認為江蘇詩人是百年新詩史上引人注目的一群,應該予以更深度的發(fā)掘和整理。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須不同的聲音互相傾聽,不同的觀點互相碰撞,詩人們需明白自己的責任和擔當,保持對詩歌的敬畏,寫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優(yōu)秀作品,把作品交給時間。詩人們一致表示將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繼續(xù)努力,為推動我省詩歌創(chuàng)作的繁榮發(fā)展做出貢獻。(白小云)
中國政府網(wǎng) 中國文明網(wǎng)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光明網(wǎng) 學習強國 中國作家網(wǎng) 中國文藝網(wǎng) 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文化報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 中國詩歌網(wǎng)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騰訊文化 中國新聞網(wǎng) 中國江蘇網(wǎng) 我蘇網(wǎng) 新華報業(yè) 四川作家網(wǎng) 《鐘山》雜志社 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華網(wǎng)副刊 新華網(wǎng)圖書頻道 新聞出版總署 中國詩歌網(wǎng) 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作家網(wǎng) 廣東作家網(wǎng) 作家網(wǎng) 北京作家網(wǎng) 山東作家網(wǎng) 貴州作家網(wǎng) 中國藝術批評 中國文聯(lián)網(wǎng) 浙江作家網(wǎng) 上海作家網(wǎng) 蘇州文學藝術網(wǎng) 湖北作家網(wǎng) 遼寧作家網(wǎng) 河北作家網(wǎng) 中國詩詞學會 海南省作協(xié) 陜西作家網(wǎng) 江蘇文化網(wǎng) 鐘山雜志社 張家港作家協(xié)會 江西散文網(wǎng) 中華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網(wǎng) 福建作家網(wǎng) 鳳鳴軒小說網(wǎng) 百家講壇網(wǎng) 東北作家網(wǎng) 四川作家網(wǎng) 中國報告文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