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老師們同學們,下午好……” 5月14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聯(lián)、省作協(xié)聯(lián)合主辦的“茉莉花開”文化惠民活動專場講座走進南京市棲霞區(qū)初級實驗中學堯化校區(qū)。主持人話音未落,臺下的中學生們就“嘩嘩”鼓起掌來。
文化惠民進中學,孩子們會“買賬”嗎?主辦方有些忐忑。這次,江蘇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南京市機關(guān)作協(xié)主席鄒雷將結(jié)合自己的長篇小說《行走的學校》,講述七八十年前新安旅行團(以下簡稱“新旅”)的一群“小好漢”,行程5萬多里,宣傳抗日、喚醒民眾的故事。
對新安旅行團,許多孩子并不陌生: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給淮安市新安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回信,在全國少年兒童心中種下了種子。鄒雷首先展示了一張“路線示意圖”,密密麻麻的曲線引發(fā)“哇”聲一片:“新旅成員們北上內(nèi)蒙古,西溯黃河,轉(zhuǎn)戰(zhàn)武漢、長沙、桂林等地;還分批秘密進入香港,轉(zhuǎn)道上海,來到蘇北抗日根據(jù)地。多才多藝的他們通過唱歌、跳舞、畫畫、辦報、演講等方式,組織了18萬兒童團員,成為中國著名的少兒抗日團!”
葉圣陶送給新旅的電影機、田漢撰寫的《新安旅行團團歌》、王洛賓譜曲的《新安進行曲》、蘇聯(lián)塔斯社記者拍攝的新旅孩子們工作生活的片段……珍貴的影像資料里,“小好漢”們身穿制服、振臂呼喊的昂揚風貌,穿過時光長河,流淌進新時代少年的心田。
“他們父母為什么愿意把孩子送進新安旅行團?”現(xiàn)場有學生提出疑問。
鄒雷解釋,“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先生送給新旅的口號。在新旅,孩子們當輪值主席,早上開晨會布置一天的學習生活安排,晚上開生活會總結(jié)一天的工作,他們自主管理學校的事務,把農(nóng)民、漁民當成自己的老師。從這座“行走的學校”里,竟然走出了將軍、科學家、報社總編和教授、畫家。
毛主席給新安旅行團回信
“我們可以安心學習,他們卻冒著生命危險宣傳抗戰(zhàn);我們在家還是被溺愛的‘寶寶’,他們已經(jīng)獨立自主,和大人一樣勇敢。”初一(9)班學生唐晨峰感嘆。當聽到新旅成員因為誤船才躲開了日軍的殘酷殺戮,初一(8)班何晨曦不禁又開心,又難過,“感謝鄒老師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讓我們有機會觸摸到那段歷史”。
孩子們收獲滿滿,主辦方和嘉賓放下心來。鄒雷分享經(jīng)驗:“對孩子說話,轉(zhuǎn)變講話方式很重要,不能我講你聽、單向輸出,要把話筒和舞臺交給他們,大人要學會傾聽和鼓勵。許多孩子可能頭一回見到作家,我們的一句鼓勵或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除了講座,孩子們還喜歡戲劇展演、圖書漂流義賣,如能邀請那些見諸語文考題的作家進校園分享,相信孩子們的收獲會更大。” 該校副校長楊連紅說,“這場紅色課堂是一個好的開始,文化惠民、校園有戲,希望‘茉莉花’常開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