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記憶 | 彩鳳走筆書華章:滕鳳章

(2019-04-09 14:29) 5604961

       編者按

  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卷中,江蘇文學無疑是其中最為華彩的篇章之一。一代代江蘇作家辛勤耕耘,留下了無數(shù)名篇佳作,為中國文學的繁榮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2017年以來,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著手收集、整理江蘇老一代作家的資料和創(chuàng)作成果,留存老作家的影像資料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這項工作,既是為了給江蘇文學留下一份寶貴的歷史資料,也是一次文學精神和文學傳統(tǒng)的回溯之旅。在此,我們開設“文壇記憶”欄目,陸續(xù)推出憶明珠、范伯群、海笑、楊苡、梅汝愷等江蘇老一輩作家的采訪視頻,共同回憶老作家們走過的文學歷程?! ?/p>

  本期視頻播出的是著名作家滕鳳章先生。

江蘇老作家影像——滕鳳章

  鳳章,原名滕鳳章,1930年出生于江蘇江都小紀鎮(zhèn)(今屬泰州),少年時由于家境貧苦當過多年學徒,但他卻從小愛讀書,先后上過小學、初中、高中各一年,18歲畢業(yè)于泰州揚子江中學。

   

  1949年初,19歲的滕鳳章懷著對未知世界的無限渴望,來到蘇北老解放區(qū)鹽城華中大學學習,不久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愛好文藝的他參加了兩淮縱隊文工團,同年4月隨軍渡江南下,進入蘇州。  

  解放后,鳳章被調入《新蘇州報》,歷任副刊編輯、主編、蘇州市文聯(lián)秘書長,1960年成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江蘇分會專業(yè)作家。 

  時間回到上世紀50年代初,蘇州當時還沒有作家協(xié)會,愛好文學的滕鳳章和朋友們組成了一個“自娛自樂”的作家小組,一共只有五人。除了他,另外四人分別是名震一時的“江南才子”范煙橋,中國現(xiàn)代偵探小說“第一人”程小青,開辟了蘇州有名的“周家花園”的周瘦鵑和最“會吃”的作家陸文夫。

  鳳章1950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是和共和國文學共同成長的一代作家。值得一提的是,江蘇作家藝術風格在此階段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依舊暗合“鴛鴦蝴蝶派”的通俗文學風格;另一派則是為國家民族命運而擔憂的嚴肅文學,后被人歸納為“吳韻漢風”,近七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也為其恢弘的文學史書寫奠定了基礎。  

  鳳章的作品明顯屬于后者,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30多年,是鳳章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期,他的多部作品陸續(xù)出版。有小說集《彩霞萬里》《換腦人》《不會忘卻的山歌》《傳達》《鐵水長流》;散文集《山塢的早晨》《薔薇河風情》;報告文學集《彩色時代札記》《風流島國》;長篇報告文學《張家港人》;小說單行本《六十五夜》《兩個加油工》等。



        鳳章的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如報告文學《路的呼喊》獲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法兮歸來》獲第四屆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張家港人》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等。他的小說、報告文學、散文還被分別收錄在《中國新文藝大系》和《中國新文學大系》兩套文學工程大系中。

  由于鳳章的小說注重寫實性,從多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中國的民生百態(tài),還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出版。其中小說集《彩霞萬里》描寫了六十年代工人階級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1976年由日本作家上野稔譯為日文,并被日本全國圖書館協(xié)議會評為優(yōu)秀外國文學讀物。小說《為革新者畫像》、《家庭小夜曲》、散文《小港橋畔》也分別被譯為英、法和日文。

  自1979年滕鳳章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一直筆耕不輟。如今,87歲高齡的滕鳳章依舊擔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0年7月,大半生都生活在蘇州的滕鳳章攜夫人,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江都探親,并捐書千余冊。

  他說:“雖然,這里只承載了我人生最初18年的光陰,但在我心中,故鄉(xiāng)永遠都是記憶中漁舟輕蕩、珍禽掠水、飛動成彩的小紀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