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揚子江詩學獎在南京揭曉并頒獎

來源:揚子晚報 (2024-12-03 10:38) 6005176

  11月30日,第十二屆揚子江詩學獎在南京財經大學仙林校區(qū)圖書館公布結果,并頒發(fā)獎項。

  頒獎儀式上,由江蘇省作協(xié)副主席、江蘇省作協(xié)詩歌委員會主任、《揚子江詩刊》主編胡弦宣讀第十二屆揚子江詩學獎獲獎名單。中國作協(xié)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協(xié)原副主席吉狄馬加,江蘇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鄭焱,江蘇省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鐘山》雜志主編賈夢瑋,南京財經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教授、評論家溫潘亞為獲獎者頒發(fā)榮譽證書。

  揚子江詩學獎自2013年創(chuàng)立以來,至今已有12年歷史,現(xiàn)在,揚子江詩學獎以其獨立的文學視野、嚴謹?shù)脑u選機制和廣泛的業(yè)界影響力,已是中國詩壇重要的詩歌獎項之一。

  本屆揚子江詩學獎今年8月底征稿,參選作品為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期間在國內省級及以上報刊公開發(fā)表的詩歌作品或詩歌評論,工作人員歷時兩個半月,按照一比三的比例,從參評作品中初選入圍作品,包括詩歌類12件,詩歌評論類6件。最終,經終評委評審,李長瑜《納米》(組詩)、劉康《觀星指南》(組詩)、時曉《回響》(組詩》、黑陶《黑夜,或星夜史》(組詩)獲得詩歌獎;王敖《臧棣的智慧與世界:如何理解一位詩人批評家》、茱萸《當奧德修斯目睹眼前世界的成熟語法》獲得詩評獎。

  在獲獎詩歌作品中,每位詩人都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和詩歌氣質。出生于無錫的黑陶擅于將具有某種“秘境”意味的南方氣質、血性充沛的個體生命情感、內在維度豐富的語言構造能力熔為一爐。他的詩與他近年來成果豐碩的散文一起,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而豐厚的江南詩性新氣象,并將這個方向上的文學創(chuàng)作推入了新的境界;時曉的《回響》是一組洞悉了現(xiàn)實的存在之思;劉康《觀星指南》把筆觸探入到了一片陌生的精神險境。作為一位年輕寫作者,劉康語言精準、克制又細膩,在感性與理性之間達成了美妙的平衡;李長瑜組詩《納米》在Chat GPT的命令夾縫中捕捉不可復制的溫存和無從測量的憂傷,也可以說是與AI進行的一場對話。人類個體與數(shù)字機群向彼此出借可供互補、共存的部分,得以相伴、相諧乃至相生。

  而在詩評獎中,茱萸通過《揚子江詩刊》2024年第3期中“80后詩歌大展”五位詩人的現(xiàn)實處境、心理狀態(tài)與個性追求的樣貌透析,完成了對“中年變法”的80后詩歌精神與藝術殊相的整體把握;王敖則以獨特的眼光,對詩人臧棣作為批評家的身份,進行了個案分析。

  作為獲獎代表,詩人黑陶表示,“在努力接近詩歌的歲月里面,詩歌也在持續(xù)地教導我們,回饋我們。讓我越來越深刻地理解和熱愛我所生活的這塊土地;我也越來越認識和感受到母語、漢語是一種極具魅力還未被完全開發(fā)的語言。”(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