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丹桂飄香。2024年9月5日,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鄭焱,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揚子江詩刊》主編胡弦等一行11人赴喀什開展調研采風,先后前往喀什市國際會展中心、百年喀什館、疏附縣新疆民族樂器村、香妃園、高臺民居、喀什古城等地參觀、考察,深入了解當地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非遺傳承等地域文化。新疆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鄧選斌陪同調研。
鄭焱、鄧選斌一行觀看喀什地區(qū)“絲路華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美術書法攝影民藝聯展。(敬琳 攝)
鄭焱、鄧選斌一行正在觀賞木雕、葫蘆畫、銅器等工藝美術的魅力。(敬琳 攝)
9月5日上午,鄭焱、鄧選斌一行前往喀什市國際會展中心觀看了喀什地區(qū)“絲路華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美術書法攝影民藝聯展。鄭焱對山東、上海、廣東、深圳四援疆省市文聯和新疆文聯作品展區(qū)展出的書畫精品贊嘆不已,對喀什地區(qū)文聯持續(xù)深入加強與四援疆省市文藝交往交流交融,積極引進援疆優(yōu)質文藝資源,提升聯展藝術水平的做法充分肯定。對喀什地區(qū)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并入展的美術、書法、攝影和民間文藝作品連連稱贊,表示通過這些優(yōu)秀文藝作品,不僅展示了喀什地區(qū)遼闊壯美的自然風景,別具特色的民俗風情,也彰顯出喀什藝術家們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創(chuàng)作風格,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藝術性、時代性。他表示在未來江蘇作協(xié)要加強與喀什地區(qū)文聯的交流合作,組織兩地藝術家共同采風創(chuàng)作、共辦聯展,推動兩地文藝交流互鑒,在文化潤疆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鄧選斌與鄭焱正在交流。(敬琳 攝)
觀展的江蘇作家正在拍攝自己喜歡的作品。(敬琳 攝)
鄧選斌對聯展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展覽規(guī)模較大,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平,特別是援疆省市文聯的邀請作品,全部是主席團成員創(chuàng)作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援疆省市文聯對新疆、對喀什文藝事業(yè)的大力支持,也是連結不同文化、增進各民族相互理解的紐帶。同時對喀什地區(qū)文聯創(chuàng)新思路,拓寬渠道,借力發(fā)展文藝事業(yè)的做法表示贊許。
瀏覽喀什近年來發(fā)展變化圖片展。(敬琳 攝)
一座喀什館,百年發(fā)展史。來到百年喀什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總括喀什百年發(fā)展的巨型浮雕。講解員通過講述“百年滄桑·崢嶸歲月”“苦盡甘來·日新月異”“民生巨變·追逐未來”等喀什發(fā)展變遷的一系列歷史進程,借助歷史文物、圖片、文字、音視頻等詳實的文獻資料娓娓道來。江蘇省作協(xié)一行被喀什各民族兒女團結奮進、抵御外侵、共建家園,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所感動。
江蘇省作協(xié)一行參觀百年喀什館。(敬琳 攝)
在疏附縣新疆民族樂器村,江蘇省作協(xié)一行走進樂器村工匠作坊,仿佛來到了一個樂器王國,在這個有著150多年樂器制作歷史的村子,展廳內上百種民族樂器讓人目不暇接,如同置身于一座樂器博物館。特別是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彈撥爾、都塔爾、達普、熱瓦普和薩塔爾這五個巨型樂器,令作家們深感震撼。
鄭焱、鄧選斌一行參觀樂器村內的巨型樂器。(敬琳 攝)
觀看、了解民族樂器制作工藝。(敬琳 攝)
觀看、了解民族樂器制作工藝。(敬琳 攝)
原材料展廳、樂器大師工作室、民族樂器售賣區(qū)、民族音樂體驗室……參觀的作家們忍不住上手彈了起來,細細感受熱瓦普、都塔爾、麥西來甫等民族樂器的優(yōu)美旋律,體驗著樂器大師在樂器創(chuàng)作中的奇思妙想和獨具匠心,品味著新疆民族樂器的音韻之美。
講解人員正在介紹民族樂器村內的各種樂器及制作工藝。(敬琳 攝)
鄭焱、鄧選斌一行聆聽樂器大師對熱瓦普、都塔爾等民族樂器的不同演繹。(敬琳 攝)
胡弦不由感慨:“這些樂器給我一種強烈的代入感,我年輕的時候看過《冰山上的來客》這部電影,剛才的樂器聲一響,電影里的阿米爾、古蘭丹姆等人物躍然眼前,有一種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的體驗??κ策@邊的音樂或者樂器,與江蘇所體現的節(jié)奏、風情完全不一樣。”
觀看民間藝人表演。(敬琳 攝)
新疆民族樂器村內合影留念。(敬琳 攝)
隨后,江蘇省作協(xié)一行前往香妃園和高臺民居調研,感受少數民族民俗風情和歌舞藝術。高臺民居宛如一座活著的民俗博物館,江蘇省作協(xié)一行穿梭于錯落有致的特色房屋和曲徑通幽的古街巷中,見證當地土陶從泥土到藝術品的神奇蛻變,體驗英吉沙小刀的精美工藝。此外,石膏雕、皮雕、葫蘆雕等民間手工藝品精湛絕倫的技藝更是讓他們嘆為觀止,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心血的結晶,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打鐵鋪、土煙攤、油畫廊……一時間,仿佛穿越到中世紀。
江蘇省作協(xié)一行正在了解土陶制作技藝。(敬琳 攝)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喀什,我覺得喀什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無論是這里室外斑斕的墻壁裝飾,還是室內精心鋪設的地毯與瓷磚,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人們對色彩無與倫比的敏感與精妙運用,這一點讓我非常震撼,也獲得了很多創(chuàng)作靈感。”揚州高郵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秦汝璧對此贊嘆不已,直言喀什是一座極盡愛美之心的城市。
講解人員正在介紹英吉沙小刀的相關情況。(敬琳 攝)
江蘇省作協(xié)一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喀什銅器的制作工藝。(敬琳 攝)
告別高臺民居的靜謐與古樸,一行人又來到喀什古城。這里,是另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地方。在土陶巴扎里,感受泥土的溫暖與質樸;鐵業(yè)公社內,了解鐵器從生產生活工具到手工藝品的發(fā)展變化;帽子巴扎更是色彩斑斕,各式各樣的民族風格的帽子如同盛開的花朵,裝點著集市,也豐盈著人們內心;維藥巴扎散發(fā)出陣陣藥茶的清香,吸引作家們駐足觀看,細細品味維吾爾醫(yī)藥“藥食同補”的神奇魅力。
江蘇省作協(xié)一行了解鐵器在喀什地區(qū)的發(fā)展變遷。(敬琳 攝)
鄭焱說:“此次深入喀什的調研采風之旅,不僅極大地增進了江蘇人民對喀什豐富多元文化與獨特風情的深刻理解,更在兩地間架設起一座堅固而溫馨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友誼之橋。”
江蘇省作協(xié)一行正在進行調研采風,與當地人討論老物件的用途。(敬琳 攝)
“新疆是文藝的富礦,這里不僅有大美風光,更有許多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好故事,期待江蘇省作協(xié)帶領江蘇省文壇杰出的作家們,多走進新疆、走進喀什開展深扎采風創(chuàng)作,用文字的力量,賦予新疆故事全新的生命力,促進兩地人民心與心的深度共鳴與理解,共同書寫跨越千里的文化新篇章。”鄧選斌說。(喀什地區(qū)文聯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