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作家網訊 2024年3月17日,丁捷長篇報告文學《望洋驚嘆》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會議由省作家協(xié)會、南通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吳義勤,全國政協(xié)文史委副主任、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閻晶明,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羅一民,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省作協(xié)主席畢飛宇,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鄭焱,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冬梅,市政協(xié)副主席、如東縣委書記陳慧宇,省委宣傳部原部務委員、省出版協(xié)會理事長劉海泉,及十余位省內外專家學者出席會議。開幕式和研討分別由鄭焱和省作協(xié)副主席、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汪政主持。
《望洋驚嘆》是作家丁捷最新推出的長篇報告文學,作者以文學的筆法再現(xiàn)了南黃海洋口港建設的艱難曲折,生動展現(xiàn)了南通如東人民與自然的相處、抗爭,以及他們在建設洋口港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堅韌和奉獻。作品曾入選2023年江蘇省重點主題出版物、2023年中國報告文學排行榜。
洋口成港:向海而生的精神華章
吳義勤在講話中說,《望洋驚嘆》對洋口港二十年建設史有一種視野開闊、貫通古今的寫作氣度,是有溫度、有情懷、接地氣的書寫,更是對如東精神、洋口港精神的提煉和闡釋。作品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洋口港干部、群眾及建設者形象,有意識為如東立傳,展現(xiàn)如東的地域形象,刻畫如東的地域性格。吳義勤指出,新時代中國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著精彩故事,發(fā)生著偉大實踐。如何書寫這些實踐,講好這些故事,是新時代對中國文學、中國作家發(fā)出的召喚。丁捷是一位敏銳的現(xiàn)實書寫者,他有意識向如東人民學習,向如東大地學習,五下洋口港,搜集整理的素材有1000多萬字。這對今天的主題寫作、對作家如何深入生活給出了很好的啟示。
閻晶明認為,這部作品聚焦于洋口港這么一個具體的建設成就和前世今生,又能夠把它展開來寫整個如東的改革開放史,尤其是新時代創(chuàng)造史,在時空上有出入自由的特點。由這部作品可以引發(fā)的課題很多:討論報告文學時應該討論什么,是它的書寫對象還是作品本身?作者為什么要寫報告文學?丁捷是肩負上級交代的任務而開始寫作這部作品,但這個地方同時是他故鄉(xiāng)的一部分,文化、語言、習俗上很接近,因而“驚嘆”不是一個陌生人在驚嘆一個他鄉(xiāng),實際上有很強烈的家鄉(xiāng)人的驕傲,他的文學性、情感投入和真實程度上因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作者用不平凡的手筆,描繪了不平凡的洋口港,歌頌了不平凡的如東人。”羅一民從20多年前的醞釀到策劃、決策、推進、落成,參與了洋口港建設開發(fā)的全過程,也是他推薦由丁捷來完成這部作品。他認為,洋口港的不平凡在它的歷史首創(chuàng)性和突破性。丁捷以將近30萬字的篇幅,把一個港口、一個縣放在大時代背景下展現(xiàn)得壯觀宏偉,運用文學手法,把人和事寫得栩栩如生,滿懷深情地寫出了如東人民向海而生、向海圖強的精神品質。
徐寧在講話中說,當我們通過《望洋驚嘆》去了解和觸碰到這個港口它是怎么建成起來的,建它的人注入了什么樣的心血,奉獻了什么樣的智慧,呈現(xiàn)了怎樣的人生,我們就再也不會忘記這個港口,在心里對洋口港充滿了尊敬。這就是文學的魅力。近年來,圍繞重大時間節(jié)點和重大現(xiàn)實題材,江蘇作家積極深入生活、積極創(chuàng)作,每年都有一批反映時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誕生。江蘇文學的創(chuàng)作步伐始終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希望省作協(xié)和全省作家聚焦“兩地建設”總體目標,發(fā)揚、推廣南通如東的經驗,讓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江蘇故事,通過文學、文藝的方式更好地進行講述和傳播。
辟我草萊:主題創(chuàng)作的重大收獲
畢飛宇在致辭中感謝了中國作協(xié)和省委宣傳部對江蘇文學一直以來的關注、支持和鼓勵。“我經常講作家都很脆弱,因為我們情感豐沛。其實這句話只說了一半,真正的好作家往往都有一顆大心臟。”畢飛宇說,他可以想象丁捷從開筆的那一天,到終于寫完,終于有一天像哥倫布船上的水手看見陸地那樣的心情。這個過程很艱難,沒有一顆大心臟根本撐不住。“在江蘇的作家里面,丁捷是一個稟賦極佳的作家,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都達到了相當?shù)乃疁剩嘈湃绻院蟪掷m(xù)深耕非虛構創(chuàng)作,一定會帶來更多驚喜。我們江蘇文學、江蘇作協(xié)對你抱以厚望。”
“《望洋驚嘆》的推出,無論對丁捷個人,還是對江蘇重大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收獲。”鄭焱說,主題創(chuàng)作一直是江蘇作協(xié)組織文學精品創(chuàng)作的重要工作,近年來圍繞現(xiàn)實主義題材、愛國主義題材、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圍繞重大歷史節(jié)點,作協(xié)認真謀劃、積極組織,江蘇作家熱情參與、踴躍創(chuàng)作,推出一批又一批反映時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南通方面領導陳冬梅和陳慧宇在致辭談到丁捷的此次創(chuàng)作。陳冬梅說,《望洋驚嘆》是反映南通向海發(fā)展、耕海圖強的精品力作,它以洋口港的開發(fā)建設為主線,以文字觸摸如東世代子民的精神脈絡,描述了如東人幾千年與自然的相處、抗爭,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奮斗、拼搏,二十年洋口港建設的奉獻、堅韌。陳慧宇認為,《望洋驚嘆》見證了“洋口港的前世今生”,見證了如東人傾全縣之力打造的東方深水大港——洋口港“從無到有”的滄桑巨變,是一部禮贊如東人民“辟我草萊、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頌歌。
小狗耕田:問海圖新的世界奇跡
“報告文學和非虛構對于作家的要求很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梁鴻鷹說,它要求既反映真實事件、真實人物,又要求有思想性。洋口港有很多全國第一、世界第一,這些奇跡怎么通過人的努力、通過制度的設計實現(xiàn)的?作品在這方面做了深挖,包含行政機關的決策、對市場規(guī)律的掌握以及人的精神狀態(tài)——這個精神狀態(tài)是隨著工程建設而變化的,由此時代進步和人的進步都展現(xiàn)出來了,也接通了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淵源。
從題材上來說,港口建設無疑是“硬骨頭”“大主題”。“這是一部創(chuàng)作難度非常高的作品”,《文藝報》社副總編劉颋認為,丁捷展示了洋口港從一個想法從誕生到落地變成現(xiàn)實的整個過程,期間包括大量的論證文件和項目實施過程的反復,洋口港的難度是論證、建設、資金、理念各種意義的難度,丁捷用“小狗耕田”來描述這個過程,它是來于基層、來自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
“洋口港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硬的題材”,《光明日報》高級編輯、文薈版副主編饒翔認為,它要求作者對專業(yè)細節(jié)、對整個工程的進展建設,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專業(yè)把握。丁捷通過大量的數(shù)據讓作品顯得扎實,又通過人物和細節(jié)賦予其血肉,并在此基礎上作了精神提煉,“這種新的如東精神,怎樣納入如東精神的血脈,是這本書要發(fā)掘和推進的。”
“作者為如東、南通、洋口港樹碑立傳,呈現(xiàn)了一種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式的文化傳承精神,呈現(xiàn)出如東向海洋文明演進的態(tài)勢。”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副研究員高洪福看到了該書提煉的精神內核既面向過去、又有朝向未來的一面。他認為,在寫法上,丁捷秉承在場寫作,從內部視角觀察整個洋口港、整個如東、整個南通的物質推進和精神文化演進,將重大工程建設跟文化精神傳承緊密結合,實現(xiàn)了當下與歷史的統(tǒng)一,視野十分寬廣。
“這部作品寫的是如東,寫的是港口,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對海洋文明一種書寫”,省作協(xié)創(chuàng)研室副主任韓松剛認為,這種書寫使它超越了本土性而具有世界性內涵。“《望洋驚嘆》是丁捷對中國現(xiàn)代化實踐的一次非常具有藝術性、現(xiàn)代性的呈現(xiàn)。”
吾鄉(xiāng)吾民:見人見心的文學書寫
面對這樣一個難度很高的書寫對象,丁捷用“實證的處理和文學化的寫作,讓作品有了很高的品質。”《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執(zhí)行主編崔慶蕾說,他不僅寫了洋口港的建設史,還寫了如東的發(fā)展史、創(chuàng)業(yè)史,以及相關的國家政策,用報告文學來呈現(xiàn)是很恰當?shù)?。丁捷用豐富的文學經驗做了很多處理,讓整個作品有了更舒緩的節(jié)奏和更立體的視野。
“丁捷作為小說家來寫報告文學”,暨南大學教授、《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評論》主編賀仲明認為,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寫作才華,他以“興嘆篇”“驚嘆篇”“詠嘆篇”結構,將洋口港的前世今生串聯(lián)起來,布局清晰,虛實結合,不僅寫了建設的實事,還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思想情感和歷史文化。“近來,那種簡單的表態(tài)式的報告文學不少,缺乏文學性,丁捷的這部作品給人以啟發(fā)。”
文學性是丁捷為“洋口港”注入的一脈活水,也是他在報告文學寫作中累積的經驗心得。江蘇國際文學交流秘書長虞曉波就感到作品寫得生動鮮活,可讀性非常強?!度嗣裎膶W》副主編陳濤用“迂回”形容丁捷的表達方式:寫的是洋口港,但是放在如東,放在南通;不僅寫現(xiàn)實,也寫歷史;不僅寫做事,更寫了一種精神。“這對當下許多主題先行、正面強攻式的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是有觸動的。”
“看了《望洋驚嘆》之后,我突然間產生了一種想去打卡的欲望。所以文學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民族文學研究》副主編劉大先說,他從原型結構、敘事特點、關鍵萃取等角度總結了丁捷的寫作特點:《望洋驚嘆》從一開頭的三兄弟,講人怎么樣在自然中建立秩序,后來怎么開辟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其實有一個在自然中創(chuàng)造歷史、從混沌中開辟秩序的神話原型結構;作品從建設的愿望到決策的形成、科學的論證、項目的審批,再到招商引資、實施過程、效益功效種種,涉及方方面面的事件和人物,而丁捷又能在復雜性敘事中進行關鍵萃取,讓人印象深刻。
人物塑造是專家們反復提及的重點?!顿F州師范大學學報》執(zhí)行主編、貴州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顏同林認為,在這部跨世紀重大工程的敘事作品中,全書3個部分共16章,主要就是以人為支點,把人和事結合起來,當中包括基層干部、投資者、專家學者、底層百姓、基層干部和各級領導,“丁捷用平視的方式來寫人物,寫法很真實,不拔高,人物很鮮活。”
“寫事上升到寫人,觸及到文學的核心。”長沙學院副教授黃菲菂說,這部作品實際上寫了如東人的心靈史和精神史,丁捷溝通了個人經驗與時代經驗,因而寫人的同時也就寫到了時代精神,做到了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結合。
“《望洋驚嘆》在訴說如東這一地域歷史的厚重災難頻仍的同時,彰顯出這一地域環(huán)境中人們的堅韌不拔寧折不彎,以及人們的精誠合作向海而生。”在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副總編輯王振羽看來,人的膽魄執(zhí)著加之科學務實的精神,終于使南黃海一隅的大港夢無中生有橫空出世。
“我一直認為這部作品是給家鄉(xiāng)的一次獻禮。”丁捷在致謝中說,“去年我一直沉浸在洋口港故事這樣一種激情澎湃之中,就像我第一次見到泥質海岸的那種既渾濁又清澈、既沉靜又澎湃的狀態(tài)。”他說當年寫作品之前,曾專門到保持原生態(tài)的黃海邊去走,對照當年荒無人煙的那種空間和今天洋口港現(xiàn)代化的場景,會感到很恍惚。他對這部作品的定位“與其說在寫報告文學,不如說在寫大散文。我更希望我的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融入了自我的大散文,這里面融入了我的太多情感和認知。”(文/俞麗云;圖/于邦瑞)
新聞鏈接:
文學報:丁捷長篇報告文學《望洋驚嘆》研討會南京舉行——融入自我,書寫一座東方大港的前世今生
新華社江蘇頻道:丁捷長篇報告文學《望洋驚嘆》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交匯點:為海港立傳,丁捷《望洋驚嘆》講述如東與海洋的雙向奔赴
現(xiàn)代快報:一部書何以席卷一座城?丁捷《望洋驚嘆》書寫如東新時代創(chuàng)造史
紫金山:再現(xiàn)洋口港前世今生,丁捷新作《望洋驚嘆》研討會在寧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