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水天堂的報告——長篇報告文學《滿城活水》首發(fā)式暨座談會在蘇州舉行

(2022-01-10 09:07) 5964877

  江蘇作家網訊  2022年1月7日,由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蘇州市水務局主辦,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蘇州市作協(xié)承辦的長篇報告文學《滿城活水》首發(fā)式暨座談會在蘇州舉行。江蘇省作協(xié)名譽主席、蘇州市文聯(lián)名譽主席范小青,江蘇省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鍾山》主編賈夢瑋,江蘇省作協(xié)副主席、省評協(xié)主席汪政,江蘇省作協(xié)副主席、蘇州市文聯(lián)主席王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張在健,蘇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黃錫明,蘇州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副主席季珉,蘇州市文聯(lián)黨組成員、副主席小海,蘇州市水務局三級調研員郭根林和《滿城活水》的作者薛亦然等出席活動。

  首發(fā)式由江蘇省作協(xié)副主席、蘇州市文聯(lián)主席王堯主持。

       季珉在致辭中指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的五點希望,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堅守人民立場,期待作家們緊緊圍繞蘇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守正創(chuàng)新,潛心創(chuàng)作,精心打磨更多精品力作,講好蘇州故事,為建設“強富美高”新蘇州貢獻文學力量。

  賈夢瑋表示,水在中國人這里不僅是一種物質,也是一種精神,是我們中國人的某種程度上的哲學概念和心靈形式。蘇州作為一座水城,以水為切口能更好地解讀這座城市。報告文學《滿城活水》是江蘇文壇主題創(chuàng)作和非虛構創(chuàng)作非常重要的收獲。紀實文學和非虛構寫作的前提是要追求事實意義上的真實,作者一方面花了大量功夫調查走訪,一方面打開“天眼”和“心眼”彌補了眼睛和耳朵的不足,讓作品豐滿了起來。有了《滿城活水》,蘇州永遠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

  張在健介紹了《滿城活水》出版的相關情況,并高度評價作品是一部反映時代精神、緊扣時代主題的重大現(xiàn)實題材好作品,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大運河文化圖書出版架構中的亮眼之作,是一部質地精良的報告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是,作品表現(xiàn)出了蘇州在不惜代價進行水生態(tài)治理過程當中的深謀遠慮、堅定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展現(xiàn)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鳳凰文藝出版社非常高興也非常愿意向讀者推送這樣一本內容豐厚、時代特色鮮明、兼具現(xiàn)實感和歷史感的好書。

  首發(fā)式上,蘇州市檔案館、蘇州市地方志辦公室、蘇州圖書館、相城區(qū)作協(xié)等單位接受贈書。

  座談會由蘇州市文聯(lián)黨組成員、副主席小海主持。

  范小青、汪政、丁曉原、王暉、陳霖、于奎潮、韓松剛等知名作家、評論家,以及戴錦明、華建良、郭根林等蘇州水務專家,圍繞《滿城活水》展開了精彩述評:

  關聯(lián)時代主題,呈現(xiàn)古城水生態(tài)新景觀



       丁曉原認為,《滿城活水》選題有特色,主題有時代價值,同時又具有很大的寫作難度,總體來說,是“一個好的題材遇見了一位好的作家,最后完成了一部好的作品”。水之于蘇州,是她的建構命脈,是她的氣質精神,是蘇州的形象代言,《滿城活水》關聯(lián)了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也關聯(lián)到大運河的文化帶建設,是現(xiàn)代蘇州人創(chuàng)造的古城美麗水生態(tài)的新景觀,是近幾年來江蘇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收獲之一。

       王暉認為,水這個主題,尤其對于蘇州來說,特別能代表現(xiàn)代化、工業(yè)化和人的生存、人的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特別的紐帶和樞紐?!稘M城活水》既有上世紀80年代問題報告文學的特質,同時也非常切合今天生態(tài)文學或者生態(tài)報告文學的主題。報告文學作家首先要是一個思想者,這部作品當中有比較多的帶有很強哲理意味的非敘述性的話語,都立足于作者對于蘇州水治理深入的調查和反思,具有相當?shù)暮穸群蜕疃取?/p>

       于奎潮站在出版人的角度,分析了《滿城活水》選題的意義。他談到,選擇蘇州的水切入,其實反映的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背景,既是一個時代的主題,同時又是一個和民生息息相關的主題。如果加大對這本書的推廣力度,讓這樣的文本走近大眾、走近青少年,定然會讓更多的人增進對蘇州的了解,增加對蘇州的熱愛。

  兼顧紀實與審美,打造典型江南文本




  范小青講到,從《滿城活水》中看到了報告文學和非虛構的難度,看到了作者對于寫作、對于蘇州這座城市的初心和責任心?!稘M城活水》的結構是非常完整和清晰的,作者從大量的內容中,把蘇州的水和城,水和人,歷史和現(xiàn)狀都梳理出來,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最后“人物志”的內容,既完善了人與水的關系,又創(chuàng)新了結構方法,提升了整個作品的文學性。

       陳霖指出,《滿城活水》為報告文學和非虛構提供了良好的寫作經驗,這本書充滿危機感和自豪感,同時具備壓力和張力,是一部可以體現(xiàn)我們在場感和現(xiàn)代意識的作品。這本書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可以說是為我們城市傳播、城市交往、城市溝通、社會善治和現(xiàn)代化進程提供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蘇州文學樣本。

       韓松剛認為,《滿城活水》可以看作是一部簡明的蘇州城市的編年,它用一種文學想象和歷史紀實的方式,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看得見又看不見的復雜的有活力的蘇州,而且它和傳統(tǒng)意義上對城市的塑造書寫完全不一樣,通過一種物理的、復合的、科學的書寫,寫出了一座城市獨特的心理狀態(tài),既有江南的味道,文化的滋潤,也有科學的涵養(yǎng),這體現(xiàn)了一個作家對于文學的深層次的探索。

       張穎提到,“水”是一個大的題目,題目下的子課題有些屬于城市史,有些屬于城市水利史,有人和城市的關系,也有對一個個形象豐滿的個體的塑造,既有共時性的部分,也有歷時性的部分,而作者卻能夠在其中游刃有余,兼顧了紀實性和審美性。

  關注民生民本,構筑水城命運共同體





  郭根林、戴錦明、華建良三人從城市水務工作者的角度,充分肯定了《滿城活水》的現(xiàn)實意義。郭根林認為,《滿城活水》是把專業(yè)性和文學性結合得相當好的一部報告文學作品,由古及今,由大到小,從古代吳國生死存亡的大事,寫到一個現(xiàn)代城市“聽漏”的小事,恢弘且細膩,盡現(xiàn)了一位作家專業(yè)的態(tài)度與文學的素養(yǎng)。戴錦明對諸多在書中提到的治水情景進行了還原,認為《滿城活水》確確實實地寫了很多水務方面的工作,把老百姓的認可寫出來了,具有相當?shù)目勺x性和教益性。華建良講到,在《滿城活水》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對蘇州水文化歷史的深層次追問,對蘇州水和文化現(xiàn)狀一絲不茍的調研,以及對蘇州未來治水及水文化發(fā)展的謀劃。

       劉瀏講到,這部作品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做了切換,在自然和社會之間展開討論。與其說這部作品寫的是蘇州城市和水的故事,不如說它是在書寫人與水、水與城、城市與人相互依存、彼此成就,形成命運共同體的關系。

       孫楚楚作為本書的責任編輯,對《滿城活水》的出版傾注了熱情和心血,她認為,作者是在現(xiàn)實意義、文化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基礎上,賦予了《滿城活水》一個非常特殊的文學意義。作者通過他的文字向我們披露了一個不太為大家所知道的另外一個面孔的蘇州,在他的探究中向我們復盤了蘇州水城誕生的起點,推演出水和城,城和人,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演變的前因后果和前世今生。

  作者薛亦然向所有給予《滿城活水》關注支持的單位及個人表達了誠摯謝意。表示,自己在寫作之初,想要知曉一切、理解一切、講述一切、評說一切,但過程中漸漸明白很多東西似乎有跡可循、伸手可觸,但處理起來像是面對一團煙云。座談會上各位專家所提的寶貴意見,給自己很多啟發(fā)。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們其實還有不少應該了解的認知空白,城市題材的非虛構寫作大有深耕的空間。

  汪政在總結中指出,考量一個作品是不是有文化含量,就是考量作者的情感、認知、知識儲備,這些內涵決定了一部文學作品的價值和成色?!稘M城活水》正是作者用自己主動的、自覺的認知積累在寫,這也是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從策劃撰寫到出版,《滿城活水》可以說基本形成了一個可以推廣的主題寫作的成功經驗。

  《滿城活水》,這部由蘇州作家創(chuàng)作的蘇州水環(huán)境主題的報告文學作品,將大運河滔滔不絕的生命力大氣展陳,把江南水鄉(xiāng)汩汩涓流的脈搏娓娓道來。從大運河與蘇州城同生共長、防汛排澇、水環(huán)境治理、供水等角度,反映蘇州古城的涉水事務,講述古城蘇州水故事,描繪了一幅同心協(xié)力、群策群力治理水環(huán)境、建設和諧水生態(tài)的“天堂全景圖”。

文/聶夢瑤  攝影/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