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為中國文學作出了杰出貢獻,江蘇文學感謝他”

(2021-05-20 12:32) 5954243

  江蘇作家網訊  近日,著名作家周梅森從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崗位上退休。2021519日,省作協(xié)為他舉行退休座談會。


為周梅森頒授紀念牌

向周梅森獻花

  參加座談會的有省作協(xié)主席團成員,也有相交多年的文學老友。“感謝周梅森”的橫幅懸掛在會場上方,現場氣氛隆重又輕松——作為一個崗位期滿的告別儀式,大家談周梅森的文學創(chuàng)作,談他對江蘇文學的卓越貢獻,真摯地表達對他的敬重和感謝;而輕松在于歡聚一堂的都是同事好友,而且周梅森作為作家的身份并不會因退休終止,他還將用心用情用功書寫。“我一生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在省作協(xié),從1984年到2021年。我對作協(xié)很有感情,這38年我作為作家是非常努力的。我努力了,奮斗了,盡最大可能完成我的工作。感謝作協(xié)對我提供的幫助。”

  現實主義的捍衛(wèi)者


周梅森

  周梅森調到省作協(xié)始自1984年,而他的創(chuàng)作則要開始得更早:他1978年在《新華日報》發(fā)表《家庭新話》,1979年任《青春》編輯部編輯,1983年發(fā)表第一部中篇小說《沉淪的土地》。此后一段時間他迎來了創(chuàng)作爆發(fā)期,寫出《人間正道》《天下財富》《中國制造》等系列經典作品。他后來對編劇工作發(fā)生興趣,親手操刀改編自己的同名小說,改編作品屢創(chuàng)收視紀錄,《人民的名義》更是成為現象級電視劇。他多次獲國家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飛天獎、中國電視金鷹獎等,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

  特意趕來參加這次座談會的著名作家蘇童特別提到周梅森的創(chuàng)作,“周梅森對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創(chuàng)作觀是很堅定的。他曾說,‘我是不會死的’。雖然跟很多作家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是他走得特別堅定。這源于他有信念,有真理感,這個真理就是要關注家國大事、社會興亡、人民生活。”

  周梅森是現實主義的忠實信徒。他欣賞的是作家是法國的巴爾扎克。但其實他早期的作品,像《沉淪的土地》《黑墳》《軍歌》《國殤》《大捷》,一般被認為是新歷史小說。他曾在采訪中說,“當時我雖然寫的是所謂新歷史小說,可是觀照的依然是現實,追求的是有力量的表達。”巴爾扎克在拿破侖像下寫了一句話:“你用劍征服世界,我將用筆征服世界!”這種磅礴大氣的現實主義精神也充盈于周梅森的所有作品當中。省作協(xié)副主席、作家朱輝臚列他的小說標題,“周梅森作品的題目就很嚇人,《我主沉浮》,《我本英雄》——英雄是誰干脆不要論了。《人間正道》等等。這些題目是一種風格,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氣象和性格。”

  書生意氣,我主沉浮

  周梅森是什么性格?省作協(xié)一級巡視員王朔在調到作協(xié)之前聽聞周梅森“很有個性,愛憎分明”,但實際接觸時,又覺得他其實非常好相處。省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作家丁捷也說認識周梅森之前,聽到的形容是他“有俠義氣,有書生氣,敢愛敢恨,像一個大孩子。”


周梅森和夫人

畢飛宇                汪興國

黃蓓佳                    蘇    童

張王飛            黃小初

丁   捷                     魯   敏

王   朔                  朱  輝

胡   弦

  江蘇當代作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省作協(xié)原黨組副書記、巡視員張王飛1998年調到作協(xié),盡管剛見面就遭到周梅森的質疑,“你來這里做什么”,但后來兩人卻相交甚篤。他眼里,“周梅森是一個胸懷寬廣、性格鋒利、值得信賴,可以做一輩子朋友的人。”

  說到胸懷,前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黃小初對此深表敬佩。他說,有一陣子周梅森處于創(chuàng)作低谷,當時他想讓出版社出一套自己的文集,但談得不太愉快。緊接著他就轉向政治小說,迎來另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但他對之前的事毫無芥蒂,還是與出版社保持著親密關系。丁捷也提及,2017年,《人民的名義》和自己的《追問》幾乎同時上市,出版社總是將兩者捆綁宣傳,他很擔心對方對自己有看法。但周梅森不僅不以為意,反而主動在《文藝報》上推介丁捷的這部作品。

  在黃小初眼里,周梅森更是“奇人”。他敢闖敢干,做過礦工,當了作家,改革開放以后,最早投入房地產投資,后來又一頭扎入股市,大起大落,浮浮沉沉。聯(lián)系到他的創(chuàng)作,可能正因如此,周梅森的現實主義才顯得又深又實。他的很多作品都有他本人經歷的影子,他不是旁觀現實,而是身處生活激流,以激情的血、冷峻的筆鑄就了自己的現實之塔。大概也得益于他的性格和經歷,他跟誰都聊得來,這些均成為他的創(chuàng)作素材,他擅長在廣闊的社會關系中刻畫人物關系,細致入微地勾勒各個階層的生活地貌。

  “一個人光明磊落到這種地步,他的缺點也都是可愛的。”

  溫暖、明亮的江蘇文學

  蘇童說江蘇作家之間有一種溫暖明亮的關系。省作協(xié)主席畢飛宇在主持座談會時對此深有感觸,他說“這是一場歡樂的家庭聚會”,江蘇作家與作家之間的關系讓自己印象非常深刻,剛剛來到作協(xié)的時候,自己就處在這樣一種特別珍貴的氛圍當中,而這種氛圍的形成與周梅森這一代作家是密不可分的。省作協(xié)副主席、作家胡弦說周梅森講義氣,對后輩作家悉心關照,是很多人心中的“老大哥”,他曾經很關注徐州的一個基層作家,叫丁可,覺得他寫得好,就不遺余力地幫他推廣,在《人民的名義》里還特意用了他的詩作。省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作家魯敏也回憶有次在飛機上,周梅森一路在看《收獲》上的一部反腐小說,并和她聊當下反腐小說的新特點和新模式,“讓我感覺,盡管他成名很久了,但仍然關注著新人作家的新的探索,仿佛如獲至寶。”


合影

   大家也談了周梅森的很多糗事、趣事。吐槽最多的是和他認識最久的著名作家黃蓓佳。在大自己一歲的黃蓓佳面前,周梅森常常又露出孩子氣的一面。“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到北京《人民文學》參加學習班,那個時候只有火車,而且只有坐票,要坐一夜坐到北京去。我記得是端午節(jié)之前,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婆婆給我煮了腌咸鴨蛋,還煮了粽子。他那時候什么都不帶,全是吃我的。”去廈門第一次看到菠蘿,也是興奮地讓黃蓓佳掏錢買給大家吃。但對后來的畢飛宇、張王飛,他又表現得宛如兄長。他們現場為周梅森是不是摳門爭論笑鬧,仿佛回到那個“文學最好的時代” ——當1984年儲福金、范小青、趙本夫、黃蓓佳、周梅森等懷揣文學夢想,一起來到省作協(xié)青年創(chuàng)作組;再到后來蘇童、畢飛宇也紛紛來到作協(xié)。依然還是他們,今天已成為江蘇文學的中流砥柱。

  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常務副主席汪興國說,省作協(xié)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與人為善、相互包容、懂得感恩、奮發(fā)進取的“江蘇作協(xié)文化”是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必須代代傳承和弘揚。多年來,周梅森緊抓現實主義題材創(chuàng)作,為中國文學作出了重要貢獻。江蘇文學、江蘇作協(xié)要感謝梅森,全國的文學界也應當感謝梅森。正是他們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黃金一代作家,為江蘇文學在全國文壇打下了一片廣闊天地,奠定了江蘇文學在全國文壇前列的位置。時至今日,他們仍然是江蘇文學的堅實力量,將繼續(xù)帶領江蘇年輕一輩作家沖鋒在前, “高處再攀高”。(俞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