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作家網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江蘇省委關于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和實施意見精神,加強對新文藝組織、新文藝群體的團結引導,推動江蘇網絡文學事業(yè)繁榮發(fā)展,在全黨上下即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江蘇省作協組織部分網絡作家于5月17日至23日,奔赴南昌、遵義、重慶、長沙,輾轉四省,行程數千公里,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大型采風活動。采風團由省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丁捷和省作協聯絡部主任、省網絡作協副主席吳正峻帶隊,來自全省各地的網絡作家共27人參加了活動。
參觀革命舊址,重溫紅色回憶

參觀南昌起義紀念館 此次采風活動的第一站是江西南昌。5月的贛江兩岸,一片蔥蘢,17日下午,采風團一行來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的一聲槍響,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用血與火的語言,宣告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的堅強決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采風團成員通過聽講解、看實物、觀圖片,對南昌起義的革命地位和歷史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遵義會議會址前合影
離開南昌,采風團奔赴貴州遵義,參觀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是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召開的,獨立自主地糾正了“左傾”錯誤領導,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的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采風團成員認真聆聽講解,成員之間不時進行交流,并在遵義會議會址前合影。
參觀紅巖革命紀念館
在重慶,采風團成員首先參觀了紅巖革命紀念館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在風雨飄搖的歲月里,一大批中國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在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領導下,堅持抗戰(zhàn)、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倒退、分裂,與國民黨頑固派展開了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斗爭。當年的紅巖村曾是舉世矚目的政治活動中心。而在參觀白公館、渣滓洞中,采風團成員對革命先烈們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和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表達了崇高的敬意,進行了深刻的緬懷。
瞻仰毛澤東雕塑
在采風活動的最后一站長沙,采風團成員來到橘子洲頭,瞻仰毛主席雕塑,感受偉人風采。青年時期的毛澤東曾在此地,寫下了《沁園春·長沙》,他獨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抒發(fā)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豪情。湖南這片土地走出了眾多為新中國成立浴血奮戰(zhàn)的領導人、將軍和先輩,這里的風土人情給作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進希望小學,進行愛心捐助

網絡作家進校園 采風期間,采風團成員還前往重慶市大足區(qū)希望小學,開展網絡作家進校園活動。丁捷、吳正峻以及重慶市作協聯絡部主任楊曉林,大足區(qū)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徐清,大足區(qū)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瑛等參加了活動。活動期間,江蘇省作協向大足區(qū)希望小學贈送圖書,采風團成員們走進教室與孩子們進行交流并贈送禮物,省網絡作協副主席、著名網絡作家雨魔給全校學生奉獻了精彩的一課。
丁捷在致辭中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無論是社會還是個人都應該為了孩子的教育傾注最大的關注和支持,作為文學工作者,更應該自覺地擔負起這份美好而崇高的社會責任。希望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文學,喜歡文學,在幼小的心中播下一顆文學的種子,也讓網絡作家們能夠真正有所觸動,有所感悟,知道孩子們需要什么樣的作品,知道他們筆下的文字承載怎樣的責任。

雨魔與孩子們進行互動交流 網絡作家雨魔結合自身創(chuàng)作經驗,以“我和作文不得不說的那些事”為題,從作文第一句如何寫、怎樣寫提綱、五感寫作法等方面向孩子們傳授了寫作技巧。雨魔以幽默的互動方式與孩子們進行交流,現場不時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和歡樂的笑聲。
網絡作家交流座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兩地作家交流座談 22日上午在湖南省作協毛澤東文學院,采風團成員與湖南省網絡作家舉行座談會,就兩地作家的創(chuàng)作心得及網絡文學發(fā)展現狀進行交流。湖南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游和平,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湖南省網絡作協主席余艷以及湖南網絡作家天下塵埃、妖夜、流浪的軍刀、憤怒的香蕉、蔡晉等參加了座談。
丁捷在致辭中指出,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雖然創(chuàng)作形式和傳播途徑不同,但文學的精神性是一脈相承的。網絡作家大多比較年輕,缺少社會歷練,組織采風活動有利于讓他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進行實地體驗和接受現實教育。尤其是江蘇和湖南兩地作家進行交流座談,對網絡作家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丁捷建議兩地作協要加強合作,建立長效機制,開展深入交流,不斷推動網絡文學精品化。
座談會上,與會作家紛紛發(fā)言,就網絡文學評論體系、網絡作家評價機制、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情況、文學初心和經典化閱讀等問題闡述了觀點。
此次采風活動持續(xù)時間長,地域跨度大,在為期一周的時間里,采風團成員追溯革命先輩足跡,努力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重溫中國共產黨自南昌起義以來走過的革命和奮斗歷程,感受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以來我國中西部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加深了“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的”等方面的認知,激發(fā)了為人民抒懷、為人民放歌的創(chuàng)作熱情,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省作協在今年還將開展一系列采風活動,以文學的形式謳歌新中國、獻禮新中國。(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