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揚州市文聯、市作協、市文藝創(chuàng)研中心共同召開了張新科長篇小說《遠東來信》專家研討座談會?!哆h東來信》已由《當代?長篇小說選刊》10月號刊載。20多位揚州作家、評論家參加了研討。揚州市文聯主席劉俊、揚州市作協主席杜海參加了座談?!?/p>
十八年磨一劍,創(chuàng)作艱辛令人驚嘆
張新科歷時18年,足跡遍布亞歐大陸。在國外求學時,走遍德國、法國、波蘭、捷克等,探尋所有的猶太集中營,以及各種相關博物館,收集大量素材,了解猶太人在當時所受到的迫害?;氐絿鴥龋谏虾S謱Κq太人登陸上海時的碼頭、猶太人在上海經營的店鋪等猶太人留下的每一次痕跡進行了深入采訪?!?/p>
“這部小說看一眼便再也丟不下來。張先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一般人很難達到,他做了很多調查、研究、核實材料的工作,走遍國內外幾十個地方深入采訪,這樣的創(chuàng)作精神與膽量令人欽佩。文章中人物的刻畫、描述也十分到位、傳神,寫得非常好?!睋P州市作協顧問許鳳儀表示,《遠東來信》的表現語言平實、生活化,讀起來著實讓人耳目一新, 很親切也很享受?!?/p>
“5月份我第一次看到這部小說的電子稿,前前后后我大概看了四五遍,張教授不知道改了多少稿,有時一個細節(jié)他都會推敲半天?!?nbsp;揚州職大教授、市文化藝術創(chuàng)研中心研究員鄭群以自己為例,“文章中經常提到上海人謝東泓吃油餅,我看了之后就給張教授提了建議:上海人不喜歡吃油餅。他就跟我解釋,謝東泓出國留學多年,經過比較覺得油餅亦菜亦飯,既充饑又有營養(yǎng)。隨后張教授就在文章中進行了解釋?!编嵢罕硎?,張新科嚴謹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比比皆是?!?/p>
小人物大情節(jié),溫暖人性催人淚下
《遠東來信》中,講述了1938年12月的德國漢堡,歷史上著名的“玻璃之夜”事件的爆發(fā),猶太人慘遭納粹分子血腥迫害,大批猶太人為活命想方設法逃離法西斯魔窟。小說以猶太男孩雷奧為主線,揭開了隱含其中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過往。在逃命過程中,中國老百姓保護、幫助雷奧。小人物,卻閃現著溫暖的人性光輝?!?/p>
“一個作家的才華表現在如何完成故事和故事精神?!哆h東來信》故事完成地精彩,一波三折,而故事中彰顯的精神更加精彩。”揚州職大外國語學院講師、市文化藝術創(chuàng)研中心研究員馬越發(fā)表了自己的讀后感,“故事主人翁雷奧命運多舛,父親、母親、姐姐都被納粹無情地迫害,整個故事十分悲傷,但讀完之后卻沒有任何絕望之感,似乎故事中的人物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都有美好幻想的存在,雷奧很幸福,他的養(yǎng)父母也很開心。作品反映了美好的人性、樸素的感情、對藝術的虔誠、詩意的人際關系等?!瘪R越認為,這與作者追求這樣的理想世界,在寫作過程中摒棄了很多黑暗、頹廢的負面情緒,他的筆下人性之愛可以戰(zhàn)勝國界,將樸素溫暖的人性之美表現得很傳奇?!?/p>
“《遠東來信》中雖然想的是小人物、小故事,穿插起來卻表現了場面非常宏大的歷史背景。小說對小人物的細節(jié)刻畫,將人性的真、善、美給予了高度肯定?!睋P大藝術學院副教授、市文化藝術創(chuàng)研中心研究員顧浩表示,“這部小說邏輯性強,情節(jié)跌宕,足以打動讀者,感動人心?!薄?/p>
歷史有血有肉,扛鼎之作震撼人心
張新科盡可能還原展示二戰(zhàn)時期那段歷史的細節(jié)。包括在那段歷史時間里,上海的郵戳是何種圖案;在河南地區(qū),當時戲班的唱腔、表演是怎樣的;上海、河南的方言如何表達等等。他用理性的考察,將歷史有血有肉地展現出來。當代編輯部和人民文學出版社評價:“經專家評審,一致認為《遠東來信》是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既有內力又有外觀的佳作,是把民族和世界文化與精神融會貫通的史詩般巨作,將作為我國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扛鼎之作。”
“讀完這部小說我的第一感想就是震撼。我認為,媒體評價《遠東來信》為中國版的《辛德勒名單》或許縮小了其價值、成就。在《遠東來信》中,保護猶太人的是一群中國小人物,他們本身在面對抗戰(zhàn)、旱災時,還是用大愛的情懷,去包容、保護一個長相奇特的猶太孩子。這種文學的力量,能夠表達出中華民族的大愛情懷,讀來格外感人?!睋P州黨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市文化藝術創(chuàng)研中心研究員王向東認為,中國人救猶太人的故事只是《遠東來信》的故事表層,小說的成就也遠遠超過這個層面?!拔以敢庥谩对趯υ捴袑崿F意義的拓展與超越》這樣的題目來寫這部小說的評論,小說中隨處可見它的對話性。”王向東用文章中的實例驗證她說提出的小說的對話性,包括淺向的、隱蔽的、深度的對話性等?!霸浺晃幻艺f過,‘平庸的作家描寫個人的心理,好的作家描寫民族的心理,偉大的作家描寫人類的心理?!艺J為現在張教授至少一位好的作家,正走在向偉大作家發(fā)展的途中。”
揚大文學院副教授孫德喜將《遠東來信》與《辛德勒名單》進行對比,“《遠東來信》中表現出中國人拯救猶太人,但是在救與被救之間更多的是雙方的共同生活及文化交流。小說將這種文化差異、交融描述地非常到位,彌補了二戰(zhàn)期間跨文化交流的空白。”孫德喜指出,這部小說很小說化,作者將人物限制到絕境,經過情節(jié)發(fā)展又峰回路轉,融入傳統小說與武俠小說的敘述手法,加上人物的情感積淀,整部小說震撼人心?!?/p>
在研討會上,也有專家對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議。鑒真佛學院教授蔣壽建就認為,小說中塑造了很多具有大愛情懷的小人物,但是他們人物特性還不夠豐滿,作品主題的深度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孫德喜則就小說結尾的細節(jié)處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p>
《遠東來信》作者張新科闡述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源泉、動力、心境與感受,細細分析了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背景、寫作手法等。他表示,故事具有雙動力,一方面是對理想力量的追求與鼓勵,另一方面則涉及宗教向善、向上的積極因素?!哆h東來信》的創(chuàng)作原動力更多的是作者的那份擔當,渴望將民族的大愛完美展現出來?!?/p>
揚州市作家協會 蘇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