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波的長篇小說《懸掛的石頭》通過一個悲慘的故事,直面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問題。小說把這些問題比喻為懸掛在家長和老師們頭上的石頭,非常危險。一旦繩索斷了,悲劇就不可避免地發(fā)生。在作家筆下的小縣城里,繩索真的斷了,石頭真的砸下來了。這是一個讀起來讓人非常痛心的故事。
當前教育題材的作品不少,以寫實性的居多,用小說藝術虛構的方法來處理并處理好的并不多見。不是小說家回避現(xiàn)實生活劇烈的矛盾沖突,而是需要時間來探索符合小說藝術表達的方式,才能寫到位,寫準確,才能寫得好。應該說,《懸掛的石頭》是處理這個題材的優(yōu)秀小說作品。小說不受題材的局限,敢于放開去,看到并努力把握更為廣闊的經濟社會文化的矛盾沖突,構筑自己的主題立意,展開描寫,塑造典型性人物,揭示生活的本質。也就是說,不光揭露出我國當前教育的嚴重問題,更是寫出小城的人生與命運,寫出普通人生活的困窘與掙扎,寫出人性抗爭的力量。
這部小說的故事說起來并不復雜,但卻相當可讀。似乎有一種力量,揪著我們一定要讀下去,牽引著我們去關心每一個人物的命運結局。這種閱讀的吸力,要歸功于小說在藝術上用了心,下了功夫。現(xiàn)在有很多小說寫得很任性,藝術上不講究,不進步。而《懸掛的石頭》恰恰重在充分發(fā)揮小說獨有的藝術功能,在謀篇布局、敘事結構、細節(jié)展開等方面強有力地支持了人物形象的塑造,顯示了作家的功力和優(yōu)勢。不僅深化了小說的主題,而且突顯了作品思想藝術特色。
小說講故事,卻不著急推動情節(jié),而是在人物身上從容不迫地展開細膩的描寫,抓住細節(jié)的特點,突出細節(jié)的展現(xiàn)。小說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如郭國祥、肖萬、郭子、姜小兵、方耀珍、豆豆等形象的挺立,細節(jié)的豐滿充足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作為小城弱勢群體的郭國祥,多年前意外撿到一個兔唇棄嬰郭子,從此兩人相依為命。郭國祥一心要讓郭子進好學校,偏偏郭子不是一個會讀書的人,基礎差,又缺少專注力,進這種好學校學習效果反而更不好。班主任肖萬多次勸郭國祥把郭子轉回原來的學校,可是郭國祥認定兒子有潛能,會克服所有困難,把學習搞上去。為了讓肖萬老師多關照郭子,郭國祥竟然每天堅持免費送肖萬的兒子豆豆上補習班。這種壓力自然密集地一點一滴地傳導到郭子身上,不斷瓦解著郭子的意志,不斷拆磨著郭子的精神,最后把一個孩子推到死亡的深淵里。其實郭子并不是一個特別敏感的孩子,他因為身有殘疾而有意識地封閉自己,似乎有一種比較強的承受力。但是他的精神終于也崩潰了。他進入S中學以后,自信心是大大提高的,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喜歡地理的優(yōu)勢,但這一切在巨大的分數(shù)壓力面前卻顯得多么蒼白無力,根本無法改變這個趨勢。郭子的精神崩潰看上去偶然,其實是必然的。性格善良的郭國祥陷入困惑與迷惘之中,他永遠也弄不明白,這么一所最好的中學,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悲劇。
小說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中學老師肖萬的形象也是由大量的細節(jié)堆積起來的。他是一個業(yè)務能力和責任心都極強的英語老師,只是在鄉(xiāng)村中學里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所以千方百計要調入S中學。小說詳細地不厭其煩地寫他一次又一次地到這所好中學找宋校長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描寫,把他個性中耐心隱忍的品質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結果他只得到一個借調的機會。用人單位啟動了考察期機制——只有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才能正試調入。為了這個目標,他當然不能讓郭子這樣的學生拖后腿??墒?,一個優(yōu)秀老師的職業(yè)道德和良知又讓他不能隨意放棄自己的學生。他也陷入一種矛盾和痛苦之中,特別是他為提升郭子學習成績的種種辦法完全失敗之后。加上他妻子羅秀英無法忍受他一心撲在工作上造成的寂寞感而出軌,他的精神也出現(xiàn)了嚴重的障礙。有一天終于爆發(fā)了,在課堂上一反溫和的性格,兇狠地把郭子從未見過面的母親留下的惟一一張照片撕碎了。悲劇就這樣意想不到的一點點釀成。
方耀珍這個形象也非常重要。她只是一個小店主,收入不高,但她傾其所有,總算為兒子買了一張S中學的入場券。兒子姜小兵學習成績非常好,特別在數(shù)學上很有天賦。這樣的學生自然很讓老師們重視,也讓姜小兵成了班級的標桿。他的成績哪怕是一分兩分的變化,都會讓老師家長驚慌失措。方耀珍還不放心,干脆把小店盤出去,在學校邊上租了一間車庫,說是陪兒子讀書,其實演變成對兒子分數(shù)的無時無刻的監(jiān)控。當姜小兵為了緩解多重壓力,不得不去打一打游戲機時,家長如臨大敵,好像天要塌下來一樣。他實在沒辦法,只得玩失蹤,一下子把方耀珍逼瘋了。兒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流浪打工,精神恢復了正常。而方耀珍卻在看到兒子的同時死于車禍。
細節(jié)是人物的血肉。有了血肉,人物才能鮮活。可以說,《懸掛的石頭》正是在細節(jié)上下了功夫,才激活了人物。這些人物構成了小說敘事的基本關系,能夠真實地反映小城人為改變自己和后代的命運努力奮爭的現(xiàn)實,也反映這些普通人必然深深地陷入誤區(qū)的現(xiàn)實。他們把進入S中學當成一個理想,像飛娥撲火一樣,不管不顧地沖過去。他們都是善良的人,都是各自有正當追求的人,但他們組成一種關系,就互相消解了他們的理想,開始異化、走向自己的反面,開始了悲劇性的命運。小說正是通過這種關系的組合,體現(xiàn)道德意識與精神意志。而這種批判的力量,最初就是由細節(jié)的真實與精彩傳遞出來的。可以說,沒有這么多的細節(jié),就沒有小說震憾人的力量。
細節(jié)推動敘事,也不斷營造著悲劇的氛圍,使這兩個不堪重負的學生的結局帶有現(xiàn)實的必然性,從而深化著小說的主題。我們肯定能注意到,這座經濟看上去還不算發(fā)達的小城,所有的家長、老師、學生的心態(tài)似乎都是躁動不安、緊張沖動,好像被一只大狗無時無刻追趕著一樣。S中學讓人的心理、人的精神都漸漸不正常甚至變態(tài)起來。于是價值觀、道德觀、生活觀開始混亂倒錯,開始走向反面。S中學這座理想學府漸漸變成扭曲人性場所,實際上也走向自己的反面。郭子以迷惘之中的跳樓,以生命的代價完成了人性的復歸。姜小兵則必須逃離失蹤才能恢復人的正常生活。至此,小說批判現(xiàn)實的思想主題得以呈現(xiàn)。如果把思想向經濟社會生活延伸,我們一定會注意到,高速的經濟發(fā)展,劇烈的市場競爭帶來的巨大壓力改變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也破壞了社會的道德理念,瓦解了人們的精神支柱。在這樣的生態(tài)里,人們精神緊張、心理變態(tài)是必然的。小說用郭國祥等人的故事集中呈現(xiàn),觸目驚心,也發(fā)人深省。當代小說寫作中,為追求節(jié)奏而損失細節(jié)的現(xiàn)象很普遍。這是現(xiàn)實急功近利的理念在小說中的體現(xiàn)?!稇覓斓氖^》顯然沒有跟風,而堅持小說的藝術規(guī)律,堅持用細膩的描寫,用細節(jié)帶動小說敘事,帶動人物形象塑造,從而帶動主題思想的構成。這是小說的正路。(《懸掛的石頭》為2016年度中國作協(xié)、江蘇作協(xié)重點扶持作品,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來源:文藝報 木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