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華:遇見墾丁

2013年05月24日 09時04分 

  

  曉華在臺灣 

  飛機降落在臺北桃園機場時,天空灰蒙蒙的,正下著雨。走出機場,寒風吹來,竟比南京還涼些,心里直后悔衣服帶少了,夏天的衣裙估計也穿不上了。前來接站的夏潮基金會的老朋友曉平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她安慰我說,到墾丁就熱了,30多度呢。 

  真是孤陋寡聞得很,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墾丁這個地名。在立德會館的大床上攤開地圖,查找那個傳說中的墾丁,終于在臺灣南邊的那個尖尖角上的最尖尖兒的地方找到了它?!?/p>

  果然如曉平所說,當我們一路風塵來到墾丁時,強烈的日照和高溫不但讓我換上了裙裝,還買了一頂太陽帽和一雙夾腳拖,曉平打趣說,你干脆再買一套沙灘衣全部臺灣了吧?!?/p>

  墾丁是臺灣的旅游勝地,各式各樣的旅店在墾丁的街頭隨處可見,都用極其鮮艷的紅、黃、藍、橙和夸張的造型來裝飾外表,它們大多面朝大海,所以很多旅店做成船的模樣,站在陽臺上就像站在舷艙外,與前方湛藍湛藍的大海相呼應。旅店的名字也很有趣,“巴里巴里”、“艾比莎度假”、“希臘風情”、大彎山莊”等等,我最喜歡的店名是“遇見墾丁”,仿佛是一次不期而遇,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p>

  我們在一個小而干凈的小旅店住下來,服務員是個胖胖的女生,她笑瞇瞇地幫我提行李并帶到房間,我說謝謝,她照例像所有臺灣人那樣回答:“不會啊?!迸c“不用謝”“不客氣”相比,“不會啊”聽上去的感覺柔柔的,體貼,不生硬。我的房間小巧精致,墻紙是眩目的紅色圖案,感覺像在歌廳里一樣。樓下的大廳里有兩臺電腦可以上網(wǎng),我覺得在這里寫一篇博客也挺有意思,于是在電腦前坐下,沒想到找不到拼音輸入法,更不談五筆,他們是用“注音符號”給漢字注音的,無奈之下,我用拼音字母寫了一段話: 

  Wo zai Taiwan 

  Likai Nanjin yijing yige xingqi le, wo zai Taiwan,wangle dai diannao,yizhi buneng shangwang.Jintian daole Taiwan de zui nanbian:Kending,kandao le wo shuxi de jiemian,xiang xie yipian bowen,keshi Taiwan de shurufa wo wanquan buhui,zhihao yi pinyin xie.haoxinag wohui yingwen shide,haowan,hehe. 

  因為不習慣,這段話寫得很費力,然而沒想到的是,博客上很快就有了來自遠方評論:“你的英文,我全懂了。”更有細心的朋友竟做起了翻譯:“離開南京已經(jīng)一個星期了,我在臺灣,忘了帶電腦,以至不能上網(wǎng),今天到了臺灣的最南邊,肯定?看到了我熟悉的界面,想寫一篇博文,可是臺灣的輸入法我完全不會,只好以拼音寫,好像我會英文似的,好玩,呵呵。”她將“墾丁”譯成了“肯定”,自己也疑惑,加了問號,看來不知道這個地名的人也不是我一個。 

  為什么叫墾丁呢?導游寶哥回答我說這里原先是一片荒地,清朝時從大陸來了一批壯丁到這里開墾,以后這里便被人稱為“墾丁”了。因為是在臺灣島的最南端,所以三面環(huán)海,西邊是臺灣海峽,南邊是巴士海峽,而東邊則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了。在墾丁,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叫鵝鑾鼻,這三個漢字組合在一起讀起來非常拗口,其實如果知道這里原來住著高山族的排灣人就不奇怪了,“鵝鑾”在排灣語里就是“帆船”的意思,因為附近的海中有一塊礁石,極似船帆,而“鼻”則是因為這里的地形突出如鼻子一般?!谤Z鑾鼻”其之所以著名,還因為這里有一座遠東最大的海上燈塔,在一片椰林、草坪的盡頭,白色的燈塔在陽光中屹立著,它每天都在給夜航船指引著方向。除了這塊鵝鑾石,還有一塊石頭在當?shù)匾埠苡忻?,因為它酷似尼克松,當?shù)厝司桶阉凶瞿峥怂墒?。我們來到尼克松石的時候正是夕陽殘照,巨大的太陽一點一點地隱沒到山與海的后面,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海面上風平浪靜?!?/p>

  就在一切都歸于平靜的時候,墾丁的另一面展示在人們的面前,或許那才是真正的墾丁吧。寶哥再三提醒我們,吃完晚飯一定要去街上逛逛,有很多酒吧和舞場哦,他神秘地一笑。果然,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白天還很冷清的墾丁大街便突然熱鬧起來,路的兩邊擺滿了小吃攤和小貨攤,賣著各種小吃和旅游紀念品,也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那么多人,都是一身輕松打扮,三三兩兩的在街上閑逛,酒吧和舞場的霓虹燈閃爍耀眼,屋內(nèi)的音樂飄到大街上,廻蕩在空氣中。這種氛圍自然會讓人想到那個著名的“春天吶喊”,自從1995年Jimi和Wade首創(chuàng)了這個戶外大型音樂藝術(shù)祭以來,墾丁的夜晚就又多了一個高潮,據(jù)說每年的春吶都會吸引二、三十萬的人潮,它既為創(chuàng)作音樂團體和個人提供了發(fā)揮的舞臺,也帶動年輕族群對音樂所宣揚的愛、和平、自由精神的追求。只可惜我們沒能趕上那個節(jié)日,沒能隨著音樂和人潮恣意縱情喧鬧一番?!?/p>

  在2012年的春天,我遇見了墾丁,這個充滿著南洋風情的小鎮(zhèn)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我很想念它。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陳進 【打印文章】 【發(fā)表評論】

主辦單位: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蘇ICP備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