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松:無題——《小康之路》自序

2013年05月24日 14時59分 

  “羞于見官,怯于見官”(孫家正語)的我,只是個寫文章的人。 

  文章得失千古事,高山流水心自知。 

  我的文章是一個獨立的存在。 

  我歌頌,我批判。 

  無論是歌頌還是批判,都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揭露需要勇氣和膽識(有時還得把生命搭上去),同樣,歌頌也需要勇氣和膽識。真正的歌頌或曰大歌大頌,是必須也一定會包含著深刻的批判的,大歌大頌是需要對時代對社會甚至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大勢的把握的,否則,就是表揚和廣告了,那不是文學。 

  就如本文,按照政治家的眼光看,文學性多了;可是文學家則說,文學性少了。這就叫做屁股指揮腦袋。都是很正常的。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的報告文學的讀者往往不是或不主要是文學圈子內的人。報告文學不走向社會,那你干脆就把“報告”兩個字拿了;同樣,報告文學不是作家的靈魂和良知,那你也干脆就把“文學”兩個字拿了。 

  我的批判,如《救救海南》、《在劫難逃》(未能出版),至少在江蘇圈內,無人敢及; 

  我的歌頌,如《昆山之路》、《蘇州老鄉(xiāng)》以及歌頌所產(chǎn)生的影響和無形資產(chǎn),同樣無人可比。 

  再,在縣(市)領導和朋友們的支持下,我和我的同仁,把一個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文聯(lián),打造成為擁有獨立的辦公樓(3000平方米)、獨立的書畫院(古建筑1000平方米)、還有實際上的兩個設備現(xiàn)代化的美術館(藏有日、美華僑捐贈的唐宋以來的名貴字畫600余幅)的文聯(lián),這在全國更是絕無僅有。 

  工作不說,這歌頌和批判,都會得罪人,也為這,我失去了不少本應屬于我東西。 

  可是我的文章在。 

  不過,我的成功主要不是文學,而是:做人。 

  是善良而偉大的母親,是貧窮而堅硬的蘇北大地,鑄就了我的人格。 

  我對我的做人充滿了自豪,我對我的作品的未來充滿了自信。 

  現(xiàn)在滿世界都是偽文化,你要堅持真實和正義,談何容易!可是我相信我做到了。不論是歌頌還是批判的報告文學作品,骨子里的東西一定是真的,我的! 

  同樣,我的小說和散文,其主要的作品,同樣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以小說而言,從《迷樓》到《淘江湖》和《追日》,都是厚實的:現(xiàn)實而浪漫,激情而悲憤。時間會記住她們。 

  我知道,對我和我的作品不喜歡的人也有,他們尤其不喜歡我的疾惡如仇,不喜歡我的對偽君子和假道學的鄙夷和蔑視。殊不知,這正是我的成功所在。 

  是為序。 

  

  來源:《江蘇作家》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陳進 【打印文章】 【發(fā)表評論】

主辦單位: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版權所有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蘇ICP備09046791